12月19日至20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在缅甸内比都召开。会议审议并确定了未来十年GMS合作的新战略框架,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湄公河(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全长4880公里,流域内面积260万平方公里,人口3.26亿,是亚洲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启动了GMS合作机制。合作注重以项目为主导,确定了交通、能源、电信、环境、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贸易便利化与投资九大重点领域,并积极为成员国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截至2010年底,GMS贷款(赠款)项目共55个,总投资约为138亿美元。
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会议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未来十年的战略框架协议,明确了今后的合作目标,为更加务实的经济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谢旭人说,GMS国家部长在会上向六国领导人呈交了很多进一步推动合作的研究成果,涉及环保、农业、旅游等领域;会议还签署了防控艾滋病、进一步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以及成立运输商协会等方面的协议。
与会各方对中国在GMS合作机制中扮演的角色给予了高度评价。
亚洲开发银行发言人杰森・拉什对人民网记者说,中国通过加强同其他GMS国家间的交通、贸易等诸多领域的联系,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做出了巨大贡献。
缅甸外国经济关系部(FERD)副主任吴吞扎(U Htun Zaw)表示,中国作出的努力,对本地区一些相对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拉什和吴吞扎都谈到,GMS在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的同时,也面连着一系列新挑战。拉什说,如何将GMS通道转变成一个经济走廊将是未来合作的一大挑战。这将要求GMS国家间加强资源统筹,提升在发展物流、贸易、运输等领域的协作水平,并增加私营部门的效率;其次,GMS国家需要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区域性风险,同时也要想方设法降低因为联通而带来的负面风险,比如传染病、人口贩卖、跨国犯罪、生物多样性流失、劳工转移和移民等问题。吴吞扎则认为,挑战还来自一些基本建设工程的实施仍面临资金以及人力资源投入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