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不过两年多,但作为云南省海外合作平台实施境外重大项目的云南省海外
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海投”)已是动作频频。从国内到东南亚再到非洲,老挝万象塞色塔综合开发区项目、老挝隆赞湖地产项目、柬埔寨大米加工项目、老挝缅甸农业开发项目、赤道几内亚巴塔天然气发电厂项目、昆明市五里片区1100亩城中村及旧城改造项目等一批涉及商业地产、产业地产、新城建设、农业产业、能源开发的国内外重大
投资项目,已是纷纷落地,开花结果。
在整合云南省“走出去”资源,引导企业“走出去”,推动桥头堡建设的大路上,云南海投正呈现出一种领跑的姿态。
项目运营 高歌猛进
为发挥云南地缘优势,搭建海外投融资平台,开拓海外市场,2009年10月22日,云南海投应运而生。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人民币,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出资,委托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建工集团”)代为持股。两年多来,云南海投按照“国内进行资本积累、支持国外长期投资、树立企业国际品牌、实现海外良性投资”的发展思路和“坚持高举高打、开展高端经营”的经营思想,不断整合国内外的社会资源和云南建工集团的优势资源,强势发力海外市场。
2010年6月,在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访老挝期间,云南海投与国家开发银行、万象市共同签署了《老挝首都万象综合开发项目谅解备忘录》,将万象市1000公顷土地综合开发项目提升到中老两国合作的层面,双方约定,由云南海投与万象市政府联合组建“老中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来完成老挝国家体育场周边的1000公顷土地的综合开发。2010年10月11日,云南海投与老挝万象市政府在昆明签署了关于双方共同组建“老中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的《出资协议》。作为云南海投在老挝的重头项目,中老双方共同确定了万象综合开发项目的开发思路:按照“工业园区加新城开发”的中国开发区综合开发模式,在老挝政府设立的开发区管委会领导下,以老中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为运作主体,以“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轻工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服务和物流中心、保税区、现代化商务区、公共配套和住宅区、休闲旅游区”为项目支撑,开发1000公顷土地。首期将投资设立一个近期年产能20万吨(远期50万吨)的大米加工企业。2010年11月,“老挝首都万象综合开发项目开工奠基暨老中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揭牌仪式”顺利举行。2011年8月,老挝政府颁发了《关于设立首都万象市塞色塔综合开发区的决定》,正式确立了万象1000公顷土地作为老挝经济专区的地位。2011年11月,昆明市嵩明县杨林工业园区管委会与云南海投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约定杨林工业园出资2亿元人民币,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老中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给予杨林工业园相应土地建设“园中园”。近期,塞色塔综合开发区总体规划已通过老挝政府相关部门审核。下一步,云南海投将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吸引中国(云南) 及国际企业入园。
2011年8月,中国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访问柬埔寨时,在周永康和柬埔寨总理
洪森的共同见证下,云南海投和柬埔寨索玛(SOMA)集团正式签订了柬埔寨20万吨大米加工项目投资框架协议,10月底,双方确定大米加工厂选址西哈努克港。为推进该项目,云南海投将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广州分公司、云南省粮食局合资成立“云南省东南亚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由该公司与柬埔寨索玛集团合资共建大米加工厂。目前,建设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年3月将开工建厂。
不仅如此,云南海投还将以大米加工项目为基础,继续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云南分公司合作,在老挝、缅甸进一步开展农业开发投资。同时,云南海投的老挝北部饲料加工项目、老挝隆赞湖地产项目、昆明市五里片区1100亩城中村及旧城改造项目都将齐头并进。2012年,云南海投“好戏大戏”将连连登场。
“从熟悉到陌生、从传统到现代”,“由近而远,由低而高”,清晰的发展思路正推动云南海投健步跨入国际市场。
合作共赢 成效初显
走出去,中国企业在海外都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只是把海外当作打拼的战场,而不是要归属的故乡,抱着这种心态的企业,内心深处没有归属感,没有对一个国家发自内心的情感,则不会有参与所在国社会建设的动机和行为。对方也会感受得到,也就不愿意跟这样的企业长期合作下去。真正具有远见的企业都深谙这样一个道理:对于社会责任的执着也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回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大命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经营和品牌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尤其是长期效应,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的实力和形象不但体现在资产报表上,更应该体现在社会责任中,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与国际市场的一根根毛细血管相通相连,不断生长。
承担社会责任,在融入当地发展中走互利共赢之路,这一直是云南海投“走出去”的坚持。
开拓海外市场,云南海投一向注重与相关国家领导人的密切沟通,以相关国家的发展为前提,把相关国家发展的一些机会和想法跟自己的优势进行结合,带动自身发展,再用发展来促进、帮助其他国家的发展。
老挝的粮食加工项目如是,柬埔寨的粮食加工项目也是这样。对这样一些粮食加工项目,云南海投对项目所在国政府和百姓的“承诺”是“增产、增收、增市场”。
“老挝万象年产20万吨大米加工项目”,将利用我省的区位优势和科技优势,以水稻加工为龙头,在老挝发展现代水稻产业。针对老挝万象的水稻品种单一和种植水平、单产和农民素质均较低等实际,项目将建设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统一的水稻种植管理技术、统一的农资供应环节、统一的技术培训服务等现代农业组织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扶持配套政策措施,规范化种植、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这对提高当地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和收入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据介绍,该项目可创造年产值1.2亿美元,增加500个就业机会,带动农田种植5万公顷。
柬埔寨大米进入中国,一直都是柬埔寨政府的希望。柬埔寨是农业国,提高稻谷产量,增加大米出口是柬埔寨政府发展农业的主要目标。而大米加工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柬埔寨大米的出口。如果能吸引到更多的中国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柬埔寨大米加工业就能得到更快的发展。云南海投的大米加工项目正是东南亚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愿望与中国农业走出去的需求相契合,东南亚国家丰厚的农业生产资源与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资金互补的结果,所以前景广阔。
“在老挝市场上,我们用的都是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起最好的品牌形象,也才能做到干一个项目,竖一块丰碑,交一方朋友,拓一方世界。云南建工集团1983年开始涉足海外市场,前23年,共完成了6000万美元的项目。2007年到2009年,短短3年,完成2亿美元。2010年到2011年,签订的国外项目合同金额超出了10亿美元。之前23年做6000万,看起来很少,但我们不敢小看这6000万,因为这6000万为企业建立和培养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海外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在海外投资中有过于迫切和急功近利的心态都是不好的。”云南建工集团董事长、云南海投董事长纳杰如是阐述云南海投的“走出去”战略。
合作共赢。正是通过一个个的项目,云南海投与项目所在国政府和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信任,为公司植根海外,谋求长远发展,发掘重大项目,进行战略性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我们正在成长。再有3年,这些项目将给予我们很好的回报。”
在国际舞台上,云南海投身形渐显,正在成为质量、责任的代表。(文/ 刘红 罗蓉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