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 据《人民日报》报道,温家宝总理即将出席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中国多位国际问题专家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几年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成果显著,形势喜人,未来空间广阔,动力强劲。
1991年7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应邀出席第二十四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启了中国同东盟对话合作的序幕,至今已有21年。外交学院副教授龚迎春说,在这21年中,中国―东盟关系呈现出政治互信与经济合作良性互动的态势。中国和东盟双方按照“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开拓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和内容。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互信基础是建立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洗礼和考验之上。1997年,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承诺并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以双边和多边的形式,向东盟有关国家提供了及时、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这些国家渡过了难关。
2004年,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05―2010)》,并在5年间相继实现了该框架内涉及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大支柱领域的行动计划。2010年,双方又制定了第二份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11―2015),在更丰富的领域继续落实、促进双方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机制化不断推进。双方已建成包括领导人、部长、高官等各个层次的完整的对话合作体制,每年都在有效运行。2006年,中国政府向东盟发展基金捐资100万美元,以商业方式运作,支持东盟的建设。2011年,中国―东盟中心正式成立,以推动中国―东盟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在机制和资金的有力保障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获得有效的发展动力。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全面启动,为中国和东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在通信技术、公路铁路建设、打击跨国犯罪等方面,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颇具成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将继续支持并推动东盟一体化进程,并进一步加强双方在非传统安全、交通、农业、旅游、教育、环保、救灾防灾等领域的合作。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表示,中国与东盟合作是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的具体体现,中国始终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发展平等互利的双边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地区繁荣方面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2012年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对加强中国与东盟双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举办国柬埔寨与中国保持着传统友谊,老一辈领导人所缔造的中柬传统情谊会进一步传承;其次,中共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中国的发展也为世界所瞩目。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有助于展现十八大后中国发展方向、促进彼此尊重和相互了解;第三,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东亚地区的主流,发展成就有赖于地区稳定秩序的取得和维系。因此,中国和东盟国家有意愿也有义务利用这一多边外交平台,共同促进地区稳定和繁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认为,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对于亚太地区秩序的稳定意义重大,也事关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多数东盟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不少国家与中国拥有传统友谊。但是,东盟部分成员国对于中国力量崛起存在顾虑,突出表现在与中国存在岛屿主权争端。双方应该加强对话、谈判和磋商,尽快制定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时间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认为,尽管中国和东盟有一些争端和摩擦,但迄今为止,这些摩擦都得到了各有关国家理性和稳妥的处理,相信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可以保持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