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采访组(记者 周群 石岩 蒋雪林 李翼)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不远的默德朗乡,一条中国7、80年代常见坑坑洼洼的街市上,54岁的邵建明背着手缓缓地走过。他不时停下来,用流利的柬语与街旁店铺里的村民打着招呼,后者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而又不失恭敬地回话,仿佛邵建明是他们乡里德高望重的"元老"。
邵建明不是什么"元老",他是距此不远的中资企业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村民们和邵建明的关系也并不是从来就这么亲近,双方一度剑拔弩张,差一点就武力相见、两败俱伤。
"故事"还要从8年前说起。2006年,在中柬高层的授意下,中国红豆集团与柬埔寨参议员刘明勤勋爵合作,在西港地区建立经济特区。次年开始,邵建明和他的同事们便在默德朗乡11.13平方公里的荒地上开始筑围墙、修厂房。
"怪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头一天筑起的围墙,第二天便被推倒,一些建筑工具也莫名其妙地被破坏。"一头雾水"的邵建明和他的同事们查来查去,终于发现了背后的秘密--村民们担心荒地被开发后,他们这块免费的牧场便没有了,便趁晚上通过搞破坏的方式"维权"。
"你们一头牛多少钱?"一番调解无果后,一个想法涌上了邵建明的脑袋。当得知一头牛大概300美金后,他对村民说:"把你们的小孩交给我免费学中文,我保证你们三个月赚回一头牛!"(注:当时的月工资水平大概是4、50美金)
一些村民将信将疑,邵建明便先从支持此事的乡长家开始"试验"。2007年,邵建明招来包括乡长家孩子在内的7、8个孩子,借助下班后的空闲时间,先从看图说话教起,一个简陋的"学堂"便在乡长家里建了起来。
"刚开始真的很不容易,我不懂柬语,只有在看图说话式教学的过程中,跟着孩子们慢慢学。"邵建明说。而与此同时,逐渐打消顾虑的村民们把更多的孩子送到邵建明这里来。邵建明的"学生"们从起初的7、8人变为3、40人,再到后来的2、300人。乡长家再也容纳不下,邵建明就请当地人帮忙,借了当地一所小学的教室。下午小学放学后,便是他"学校"开课时。
邵建明的上述努力很快见到了成效。不仅经济特区内工程的进度再没有受到干扰,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下大量中国企业的渐次进驻,中柬双语人才的需求使邵建明的学生们成为了"抢手货",为中资企业快速融入当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园区里有很多我的学生,分布在园区的各个工厂,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所在公司的管理层,拿到了高薪。"对于这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结果,"校长"邵建明言语间难以掩映自己的成就感。但他坚称,这是公司很多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几百学生,我哪里教得过来,当时红豆集团很多同事都来帮忙教过。"他笑着说。
邵建明最感欣慰的一个学生,是他的朋友、曾任默德朗乡乡长的一个女儿阿努。7年前,正是在阿努家,邵建明开了自己的"头一堂课",而今,这位已经用上中文名陆丽琳的22岁女孩在邵建明的启蒙教育下,已经凭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园区一家工厂当上了车间助理,拿到了高于当地普通工资一倍的薪水。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陆丽琳与园区一位中国小伙何军相爱,两人于4年前结婚,并已有了一个男孩。
"我从小就爱中国,邵工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的闪光点。如果不会中文,我还不知在什么遥远的地方、背井离乡第打着工,挣很少的钱,也不会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望着自己曾经的"校长",陆丽琳的眼神中写满了感激。
而当记者顺着陆丽琳的眼神看去,想观察邵建明此刻是怎样的表情时,却发现后者已将自己的眼睛藏在相机后,对着陆丽琳小两口,不停地按动着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