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记者 周群 蒋雪林)
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柬埔寨既神秘又陌生,但踏入柬埔寨,随处可见的中国“缘”,让这个近邻变得熟悉而亲切。
旅游・中国情
吴哥遗迹无疑是柬埔寨曾经的辉煌,也是曾经的悲怆。
1431年,暹罗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森林逐渐湮没了漫无人烟的吴哥。
当一个法国人在数世纪后意外遭遇这座失落之城时,竟然只能从一个中国人的游记里,拾起对这个王国最辉煌的记忆。这个中国人叫周达观。吴哥的导游告诉记者,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周达观出使真腊,到达吴哥,他撰写的《真腊风土记》,纪录了真腊王国的富足和辉煌。这部游记,成为柬埔寨人追溯本国历史最弥足珍贵的史料。
“中国与柬埔寨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数世纪前。800年前,中国军队曾解救过高棉国王。”一位在柬埔寨暹粒投资的中国企业家说。
在吴哥窟附近的巴戎庙,记者见到这些友好的中国兵士的雕像,仿佛在默默述说那一段跨国“大救援”的故事。
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的名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个王国90%的人信仰佛教,独特的因缘和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走进柬埔寨。该国旅游部统计,2013年赴柬中国游客突破46万人次,同比增长近四成,中国成为柬埔寨第二大国际游客来源国。
财富・中国缘
印支半岛的越南、柬埔寨和老挝,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人玛格丽特・杜拉斯那部惊世骇俗的作品《情人》告诉世人,80年前,来自殖民宗主国的穷困白人少女,因为想挽救母亲,也因为少女无处置放的青春,义无反顾地傍上华人富豪。
那时候,华商积累的财富,让来自殖民占领国的白人感到嫉妒,然而却无法企及。
尽管后来华人在柬埔寨曾经历浩劫,但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这个百废待兴的王国在“和平崛起”的浪潮下,再次吸引一批批中国商人走入到城镇、乡村。
“2010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中柬两国关系进入历史上的好时期。从那时候起,到柬埔寨投资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月娥说。
柬埔寨约有100万柬籍华人。柬华理事会长杨启秋告诉记者,近十几年走进柬埔寨投资的中国人多达60多万。
金边街头,酒店、店铺、诊所的中国字招牌比比皆是。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布建国称,中国已是柬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中国企业在柬投资有电站、矿产、农业、开发区,也有制衣、餐饮等,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
汉语・中国热
不管法国人如何喜欢这里,讲法语的柬埔寨人如今只剩下老派的绅士。在这个国家一度中断教学的汉语,现在却成了获得良好工作的利器。
杨启秋创办的金边端华学校,时下就有1.5万名学生在学习汉语,被誉为海外规模最大的华文学校。
“柬埔寨的华文教育自战乱后中断了20多年,近年恢复很快,现在全柬有华文学校70多所。”杨启秋告诉记者。
对当地华人家庭来说,希望下一代保持与母语的联系或许是他们送子女学习汉语的原动力,而对柬埔寨当地年轻人来说,学会中文就可以进入中资公司工作,比如进入中国投资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从此拿到优厚的报酬。
“自从柬埔寨总理洪森几年前说‘懂中文,容易谋生’后,柬埔寨官员把子女送到华校就读逐渐形成热潮。”杨启秋说。据他了解,如今,大约5%的柬埔寨官员送子女就读华校。
柬埔寨的城市里,汉语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普及。无论在金边商店购物,还是在吴哥遗迹游览,不难遇到会讲汉语的柬埔寨年轻人。
在柬埔寨农村,一些村民学汉语甚至“从娃娃抓起”。在西哈努克港市郊的默德朗乡,乡长的女儿阿努傍晚从中资企业下班回家,时常有10来个村童找她学汉语。“7、8岁的村童学汉语,默德朗乡并不是柬埔寨的特例。”阿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