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明德”货轮船员监守自盗
2014-10-08 15:25:08
本报讯 据法制日报报道,中国国庆节前夕,柬埔寨籍"明德"轮9名船员以及收取赃物的犯罪嫌疑人"老三"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至此,发生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8・26"船员偷盗案的查办工作告一段落。
8月26日,"明德"轮水手长马某伙同其余8名船员偷盗轮船上的废金属,并在锚地低价贩卖给"老三",市场价值约20万元(人民币)。案发后,马某等人被警方抓获。
据宁波边检人员介绍,像这样船员监守自盗的现象在运送废旧金属的外轮上并不罕见,每年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废金属外轮都曾遇到过自己人的"黑手"。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有一个金属园区,园区内的企业将公司设在中日两地,专门从日本回收进口各类废旧金属,再运到工厂拆解分类后变卖。
据了解,变卖拆解后的废旧金属利润丰厚,像镍、铜、铝、锌等有色金属的回收价格为每吨8000元至5万元不等,且每天都有浮动。"不少商家都靠买卖废旧 金属发了家,每天接触这些货物的船员们,也渐渐盯上了手边的"肥肉"。"宁波边防检查站镇海分站执勤业务科副教导员潘贵平说。
潘贵平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宁波边防检查站联合宁波港公安局破获的柬埔寨籍"福源"轮、"东兴6"轮、"明德"轮等一系列偷盗案中,几乎所有发生在镇海港锚地的废金属盗窃案都存在"家贼"里应外合现象,这种勾当甚至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以"8・26"柬埔寨籍"明德"轮案为例,"老三"主要负责非法回收船员所盗废金属,他提前与水手长马某串通,整条船9名船员都参与了此案,其中船长张某甚至是"二进宫"。
废旧金属价格高,利润丰厚,且偷盗方便,无形中滋生了船员的贪欲。不过,边检官兵深入分析发现,货主选择"息事宁人"和"忍气吞声"才是助长船员屡次偷盗的主要原因。
货主为何选择"忍气吞声"?宁波同和再生金属有限公司经理张岩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船员们通常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偷盗,每船货的损失大多在10万元人民币 以下。如果货主发现货物被盗,他们可通过私下解决的方式扣除船员工资来抵押部分损失;若货主选择报案,他们配合边检等部门调查必会耽误几天船期,每延误一 天就是两万美元的损失。权衡之下,货主们大多选择沉默。
外轮偷盗猖獗还有一个原因。
宁波边防检查站政委刘来红告诉记者,如果立案调查,参与偷盗的船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而船方因监管不力也需承担5000元至5万元的罚款。这笔罚款虽说数目不大,但船舶公司与货主大多有捆绑的利益关系,对企业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这样的外轮偷盗案件,涉及边检、港务公安等多个部门,如何提升办案效率,减少企业损失?宁波边防检查站站长李永干认为,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强化部门 间的协作配合是关键。从今年7月起,宁波边检部门针对涉案船员出入境,设立了专门通道,最大限度方便执法办案需要,确保不耽误船舶的正常航期。据初步统 计,已共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80万元。
"在锚地发生的盗窃案,船舶靠港后均已销赃完毕,海上又没有视频监控,调查取证是最大的困难。"宁波镇海港区派出所民警说。
为此,宁波边防检查站推出信息共享平台,在登轮检查时一旦发现船舶有涉嫌违法行为时,边检官兵会及时与港务公安进行信息交流,并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调 出涉案船舶航行轨迹,为破案提供有力证据。同时,边检、港务公安、海事等部门每月不定期开展海上联合执法行动,加强小型船舶安全监管工作。
在这条见不得光的产业链中,"三无"小型船舶在运输赃物过程中的作用不小。为有效预防控制海上盗窃案件的发生,9月初,浙江公安边防总队在全省边防辖区部署开展了以打击"三无"船舶为主体的专项执法行动,从源头上切断了船员在锚地贩卖赃物的水上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