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天堂太远,中国却很近。"在越南北部,流传着这句谚语。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停靠的首站新洲港(现归仁港),就在越南。郑和一行绘就的"海上丝绸之路",构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始脚本。时至今日,凭借 优越的港口和海岸线,越南仍是中国海上经贸航路的重要基站,串联起中国与缅甸、柬埔寨等国的物流往来,并将影响力传播到世界。
1月上旬,海都采访团走访了越南、缅甸、柬埔寨三国。自古以来,中国与这三个国家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期不少华商就在这三个国家打拼下了自己的基业。现如今,中国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各国都将迎来新机遇。
海丝印迹
越南河内一条古街的"华人历史"
从越南河内最中心的旅游景点还剑湖,走路到著名的36街,大约20分钟。
这里是河内的商贸中心,有许多中国风格的古老建筑,孙中山先生曾在河内居住过的"粤东会馆"的馆址就在这里,门前的石碑被越南政府列为国家一级重要保护文 物。古街上,每隔几十米就可以看到一座书写着中文对联、牌匾的庙宇或祠堂,汉字书写的祭祀用品也随处可见。一条条街走过去,犹如河内华人史的重现。
越南人吃的穿的用的,可以说80%是"中国制造"。离36街不远的同春市场,是当地一个比较集中的贸易批发市场,上千平方米的市场,服装、布料、箱包、皮 鞋、手表、食品、饰品,应有尽有,全是"厦门造"、"泉州造"、"晋江造"、"广东造"、"浙江造"……在河内佳林港,海关关口负责人阿德说,运至这里的车皮,一天3趟,至少2趟是中国货。
缅甸仰光“海丝驿站”的闽南味
在仰光,一听我们要找华人庙宇,没有人不提庆福宫。宫址距离当地华人街仅几步,远远可见宫顶上熟悉的闽南燕尾脊。车抵宫门,时值中午,院子里散坐着三五个老人,穿着纱笼(缅甸民族服装),却讲着闽南话。
这是一座建于1861年、典型的闽南风格宫庙,雕梁画栋,都是泉州元素;石刻碑影,尽是惠安工艺。
庆福宫信托部副主任王鼎嘉老人今年88岁,老家在泉州西街,11岁时,为了躲避日本人,举家迁来缅甸。
他介绍,庆福宫历年来数次整修、庆典等,都有家乡人的鼎力支持。比如,在庆福宫正殿,左右两根雕龙石柱是由缅甸闽侨、仰恩大学创办人吴庆星捐修的,在惠安雕好后运来。
庆福宫里藏了多少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秘密?宫里有一方1863年镌刻的"庆福宫捐缘石碑序",记录了包括叻(新加坡)舟、呷(马六甲)舟、厦(厦门)舟、垄 (三宝垄)舟等11舟66个曾活跃于仰光港口的中国船号的名字,碑文里同时还记录了如胜茂号、丰泰号、合源号等当时捐款的闽侨商号共35家之多。
中国力量 华商融入缅甸扎下根
2013年夏天,南安红梅镇的黄天生搭上了去缅甸的航班。
“和我们国内30多年前刚开放的时候很相似,也是东南亚唯一的处女地。"黄天生的公司就在华人街街头,办公桌上放着黑豆、绿豆、大米样品各一包,贴着邮寄的标签。"这都是缅甸的优势土产,我刚把样品寄回国内,看有没有渠道可以长期代理。”
2010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缅甸的经济制裁,翌年该国开始民主改革,对招商引资条件非常优厚,比如设厂
投资头5年免征税、农业开发拿地不设门槛等。目前,基础建设、地产、服务业、农业、粮食及豆类品贸易、矿产开发、港口运输,都是华商们青睐的领域。
投资成本高吗?据缅甸华商商会的数据,缅甸工人的月薪仅30~40美元,低于世界银行制定的每天1.25美元的贫困线,几乎可以称作"全球最低工资"。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对这些数字视而不见。
黄天生认为,在异国投资,最重要的是要适应当地的风俗人情,融入当地的文化。短短一年多时间,他跑了缅甸的许多地方,对缅甸的认识比许多老华侨还深入,正是闽南生意人的勤快和眼光,让他很快在缅甸扎根下来。
采访结束后,黄天生欣然答应受聘为本报缅甸的海外观察员。
柬埔寨的福建展销会
"一听到一带一路战略出台了,第一个念头就是,商机来了!"
在柬埔寨
金边最热闹的莫尼旺大道上,32层、118米高的加华大厦是这里最高的建筑,帆船造型,非常显眼。大堂的导示牌上,一半以上的入驻机构名称都是汉字,柬埔寨福建商会就在这栋大厦第21层。
"加华大厦是华人建的,旁边在建的这栋会更高,也是华人建的。"柬埔寨福建商会会长刘雷立说,在柬埔寨,华人影响力早就深入各行各业。
刘雷立1月9日刚从厦门飞来柬埔寨,23日就又飞回厦门。连续奔波,主要是忙2015年柬埔寨中国福建省商品展销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展会由福建省商务厅和柬埔寨商务部审批通过,将在
金边钻石岛举办,就在湄公河畔。
福建商会目前有126家会员,眼下,中柬关系又赶上了"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闽商走出来的意愿很高,"这么说吧,一听到一带一路战略出台了,第一个念头就是,商机来了!"商会的陆秘书长笑着说。
海外观察员柬埔寨福建商会会长 刘雷立
“福建商会以后是海都报在柬的家”
就在去年12月12日,柬埔寨福建商会刚刚接待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以福建省郑晓松副省长为团长的福建企业家商务考察团,3天时间,与当地不少企业开展了详细的投资贸易洽谈。
当时商会众人向郑副省长建议,西哈努克港是在柬闽企产品外运的重要窗口,在新海丝战略背景下,希望泉州市能与西哈努克省建立友好省市关系,泉州港与西哈努克港建立海丝友好港口。
正巧海都十国行来到柬埔寨,商会方面委托海都记者将建议函带回去,希望能把声音传回家乡。刘雷立说,如果泉州确定了这一意向,商会愿承担起牵线搭桥的义务,积极提供必要的联络平台与服务。
在刘会长的牵线下,海都记者与柬埔寨三家华文媒体《柬华日报》、《金边晚报》、《华商日报》碰头,相约今后信息共享,在海内外共同宣传海丝动态。同时,刘会长欣然受聘成为本报海外观察员,"商会以后就是海都报在柬埔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