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茶胶寺Takeo。
茶胶寺在通王城胜利门以东300米, 建造于10世纪末-11世纪初,属于印度教寺院, 供奉着湿婆。
茶胶寺原本是^耶跋摩5世为自己兴建的葬庙。作为一座未完成的建筑,茶胶寺记录了吴哥建筑的建造工艺:先用石块筑起整座建筑,再在墙壁表面雕刻佛像、浮雕。
登上寺顶可俯瞰通王城全貌,荔枝山美丽的风景和吴哥的全貌尽收眼底。
很多古迹就这样隐藏在丛里里面,吴哥,是一个掩映在层层丛林里的天堂――――
一朵好像莲花花瓣的云朵,飘过――――――
从圣殿往上看,井底之蛙???????或者说是灵魂通往天堂的通道???????
茶胶寺是高棉第一座全砂岩石建筑,有神山金字塔街头,茶胶寺的主体建成后,确定了高棉塔山型寺庙的外观形式。
这里遇到一个野导,上下陡峭的台阶,如入无人之境,可以说比猴子的动作快多了,而且还是穿着人字拖哦,强悍吧――――如果你没有意向要他的服务,在一开始就要明确的和他说,否则,在他带你兜完后,会向你收取服务费,2.5$。不要担心拒绝他,柬埔寨人民很有涵养的,即使被拒绝,也只会对你笑笑,然后走人,绝对不会像那些“穷山恶水出刁民”中的刁民,对你纠缠不休。
出门的时候,买了3个椰子,天气很热的(不是31日上海这么热哦),主要是阳光强烈,加上刚从凉爽的马来西亚来,有点不习惯。1.5$。请rady吃椰子,他很辛苦的,tutu车驾驶员的地方是没有遮阳棚的,他必须长袖长裤带着手套还有头盔,否则会被强烈的紫外线晒伤的。到这里,我的后背被晒伤了一部分,还好没有蜕皮――O(∩_∩)O~。rady安慰我,回家就会白回来的,现在只是一点红而已,没有关系的,可是,可是,已经31日了,还没有变回来,~~~~(>_<)~~~~
16:55,塔布隆寺Ta Prohm。
这个,肯定不是我相机歪的,是这颗树自己长成这样的――――
塔布隆寺是吴哥最具有艺术气氛的遗迹,是佛教寺院,建于1186年,最初为称为寺庙之王,它是献给^耶跋摩7世的母亲。
整座寺庙被巨大的树木包围,树根向四面八方匍匐伸展,巨蟒一般紧紧缠绕住佛塔和庙墙,使原来的规矩的寺院成了迷宫。这种树也被称为“鳄鱼树”。
有人曾经说过,树与塔是两名相互抓着对手的摔跤手,只是这场比赛不是用分钟而是以世纪来计时的。
塔布隆寺是一座塔形寺庙,有封闭的庭院和狭窄的走廊,许多走廊已经无法通过。
这里是《古墓丽影》的取景处,劳拉在这里看见一个手拿茉莉花的小女孩。
现在许多巨石已经失去平衡,游客被禁止攀爬,因为一旦发生坍塌,后果不堪设想。
在斑驳的绿荫下,寺庙坍塌的宝塔和围墙被巨大的树木根系缠绕,如果说吴哥、巴戎寺和其他寺庙是古代高棉人艺术天赋的见证的话,那么这里则让我们感受到了令人敬畏的丛林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在这座古老的遗迹上体现出一个富有诗意的循环,人类征服自然,快速的创造之后,自然再一次主宰人类,慢慢的将其毁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很喜欢这张照片,总觉得东南亚就是适合浓墨重彩的油画。 这只鸭子更本不睬我,只顾着自己觅食――
出门的时候,也不晓得跟着指示牌怎么走的,直接走到西门,rady让我仍从东门出去,只好给他打电话,5分钟后,他的tutu开过来,很无奈的说,你运气真好,要知道,在景区一般是没有手机信号的,他接到电话的时候只有2格信号,战战兢兢的巴着手机说好,赶紧过来救人――――呵呵,luck dog――――
18:30,rady把我送到了在老市场旁边的高棉厨房就回了,每天晚上19点他要到学校学习中文,很努力的让我有点汗颜。算了算了我要觅食了,Khmer kitch Restaurant,6$。 苹果的冰沙,pineapple shake,1.5$。 请注意,就是这杯冰沙,5分钟后,立马冲向厕所,以此为经验,后面所有的中饭、晚饭之类,没有下过10$,被大家唠叨,全部预算超指标,因为大家都陪着你吃得太奢侈了,本来0.5$就能搞定的饭,在我这里是绝对不能吃的――――呜呜,我也没有办法耶,我的肠胃超级敏感啊――――――――――
阿莫克,是柬埔寨的一种传统美食,用鸡肉或者鱼肉,配合椰奶、咖喱、柠檬草和各种香料蒸制而成,一般会用椰子壳或者香蕉叶盛装,味道非常好吃。
用阿莫克的菜拌饭来吃,吃法类似泰国的冬阴功汤,这里的米饭不错,和泰国香米有得一拼的,很香很糯。 炒蔬菜,friend wegetable,3$。 三文鱼蔬菜沙拉,wegetable salad,3$,好多三文鱼,我拌我拌我拌拌拌,哇哈哈――
回酒店,自己叫了tutu,1$。
印度教:
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和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所谓“印度教”是存在于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这种综合性、多样性使人们很难对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明确的定义。
印度教形成于8世纪,它是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得到了当时印度上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印度教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信仰梵,并对存在着造业、果报和轮回的观点,赞成和积极发挥。但并不同于婆罗门教的教义、教规等。首先,婆罗门教原是一个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个具有相当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应以梵天、毗湿、湿婆三神为主神。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在三个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湿或湿婆立为一个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并都是这两个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欲的主张,并把释迦牟尼吸收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团和寺庙。婆罗门教初无寺庙,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开始有点零星庙宇。印度教自建立起,它的祭祀活动在寺庙举行,有些庆典祭祀还有专门的舞蹈者跳祭神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形成了盛大、热烈的场面。因此,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最后,在哲学上,是以一个更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为基础。提出这一体系的是8世纪吠檀多哲学大师商羯罗。他创立了不二论,即一元论学说,认为除宇宙精神梵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物,梵和个人精神是同一的、“不二”的。为人们指出了如何摆脱虚妄,达到真实的道路。在他看来,物质、个人灵魂、具有人性的神又都是存在的,但从总的真理的意义上来说,这一切都是幻觉,是梵以幻力进行了神秘而不可喻解的作用的结果。他认为,把幻象当成真有,是以人自身的无知无明为条件的。并强调指出:“只有智者可以透过它看到它背后除了唯一实在的梵以外无它物。”在商羯罗的眼里,人的本我,也即他的不死的灵魂,他的精神,在本性上是与最高实在梵完全相同,人生的目的,就是摒虚幻不实的物质世界,使人的本我与梵合一。至此便可以摆脱痛苦的世世轮回,进入神妙而又销魂的纯粹极乐状态。鼓吹解脱之道是在心智上进行多方面的修养,逐步做到能区分永恒的东西和无常的东西,控制自己的感官,放弃对于世间物质的执著,热心向往与梵的结合,通过冥想梵我如一的真理获得坚定的信仰。商羯罗就是以这一客观唯心论的哲学理论,引导人们崇尚印度教。他还亲自组织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动。并在印度建立了四个圣地和仿照佛教僧团成立了“十名教团”印度教组织。这在最终击败佛教起了很大作用。
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崇拜,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须膜拜、礼赞、歌颂一切自然神o,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互传颂。到了后期,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神o,受到更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为了与神沟通,祭祀便成为一件大事,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能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及教授圣典。于是,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门,他们依着“祭祀万能”的神圣职权,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门思想。
婆罗门教主张:“梵”是宇宙现象的本体,人的生命现象为“我”,宇宙万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来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轮回受苦,唯有体证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脱。此思想弥漫在当时的印度社会,直到西元前六世纪,出现了反婆罗门教的思想家,他们反对祭祀,主张透过禅定、苦行或享乐来完成解脱。鉴于当时修苦、修乐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于苦,不偏于乐的中道观,做为修行的根本原则。
阿育王及迦腻色迦王时期,佛教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罗门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纪时,婆罗门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进一步杂糅了佛教及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以“新婆罗门教”自居,企图恢复旧有地位,这就是今日所说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许多流派中,又以毗湿奴派、湿婆派及性力派为主。八世纪以后,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罗,依据婆罗门教的根本教义,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优点,使印度教宗教实践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琐的理论淡化,印度教遂一跃而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以后,佛教遭受严重迫害,印度教却因为与伊斯兰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区域仍旧保持着很大的势力。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传入,印度教掀起了广泛的宗教改革,反对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种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琐宗教仪式、寡妇殉葬等愚昧现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大多数人信奉此教,其种族阶级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妇殉葬等诸多民间陋习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费用:
飞机票:182RB
行李超重:20RB
早餐:8.5RB
干洗:5.6$
The Red Piano:5$
莲花茶:1$
水果:1$
依云:2$
回酒店的tutu车:0.5$+0.5$=1$
3天的联票:40$
野导费用:2.5$
椰子:1.5$
高棉厨房晚餐:6$
小计:28.5RB+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