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 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的金融机构关注在湄公河下游建设水力发电站问题,称之将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环保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提倡这些项目应该延缓10年进行,建设项目之前应仔细研究与考察其细节,这是为各有关单位互利的双赢政策。
WWF就在湄公河下游建设水力发电站问题,于上周末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议,共同讨论相关事宜。
WWF湄公河区域基础设施项目顾问Marc Goichot指出,早在1960年选择地点建设的位于湄公河下游的一些水力发电站,尚未通过科学的研究考察而建设。他说,为让综合生态系统免受负面影响,只有在湄公河附近的浸水区建设水力发电站,或者建设一个没有水坝的水力发电站,避免在湄公河横建水力发电站。
据WWF的新闻公告指出,目前在湄公河下游区域共有11个水力发电站项目计划动工,湄公河下游经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若其中一个水力发电站建成,湄公河下游的综合生态系统将被隔断,而且遭受到负面的影响。湄公河下游年均水产总值70亿美元,因受到水力发电站的影响下,有可能下降70%,而且江豚等重要鱼种也将会濒临灭绝。
澳大利亚乐施会(Oxfam)基础设施与人类环境项目主任Michael Simon强调,在下湄公河建设水力发电站将阻挡鱼儿寻找生殖处过程,渔产量也将会下降。
经合促进公司(PROPARCO)
投资项目副主任Jerome Bertrand-Hardy指出,群众及相关单位托信于银行对建设水力发电站项目的决定。这些银行将通过良好管制社会与环境影响的措施来保障其
投资的安全。(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