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时政要闻
综合新闻
图片新闻
旅游天地
广告专栏
编读往来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查看详情
走向復興的柬傳統絲綢業
2016-10-11 23:29:20
本报讯 絲綢手工藝品被視為多元化產品出口的“利基產品”,在王国政府致力栽培人才和提昇生產技術下,柬埔寨傳統絲綢業已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據商業部數據显示,柬埔寨絲綢業一年創收5千萬美元,為超過2萬5千人提供就業機會,其中80%為婦女;然而,由於面對生絲原料供應短缺,且生產技術和設計落後,以致柬埔寨絲綢業正不斷萎縮,許多絲坊婦女因收入不穩定,而寧願放棄世代相傳的手藝。
為了復興絲綢業,商業部於2012年開始推動“高價值絲綢成份”項目(High Value Silk component),鼓勵出口高價值絲綢產品和提高柬埔寨絲綢領域競爭力。
除了經濟價值外,政府意識到絲綢業對柬埔寨社會具有另一重深遠意義。在從事絲綢業相關人士中,包括企業家和紡織者,超過八成是婦女;因此,絲綢業的復興,不僅攸關國家經濟發展,也對提高柬埔寨婦女社會地位和維護柬埔寨豐富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柬埔寨絲綢業正面對多項難題,例如絲綢手工藝品種類和設計有限、不具備新設計和紡織技術能力、不懂得分辨和挑選原料,以及缺乏絲綢業相關資訊。
自2012年以來,已有14家絲綢公司和數百戶絲坊加入“高價值絲綢成份”項目,接受關於成本和定價、產品和市場開發技術培訓,並赴海外參加國際商展和考察。
柬埔寨復興絲綢業努力已獲得國際關注,於9月杪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公眾論壇上,其中一家加入上述項目的絲綢公司“聖淘沙絲綢”(SentoSa Silk)創辦人沈達克妮莉女士,便受邀擔任公眾論壇主講人,講解柬埔寨絲綢業發展,以及柬埔寨婦女從商所面對的各項挑戰。
擔任柬埔寨女企業家協會主席的沈達克妮莉,是柬埔寨傑出女企業之一,其絲綢公司和地方絲坊建立合作關係,向它們提供技術和市場知識,以生產高價值絲綢產品,而這些絲坊的婦女員工比例高達86%。
雖然政府計劃大力復興傳統絲綢業,惟在原料供應高度依賴外國入口及價格高漲情況下,柬埔寨地方絲坊數目正迅速萎縮。
根據商業部數據,絲綢業一年創收5千萬美元,為2萬5千人提供就業機會,由於國內蠶絲供應量無法滿足國內需求,因此柬埔寨每年需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約400噸蠶絲。
絲綢主要產於茶膠省、實居省、柴楨省、干拉省、磅針省和卜迭棉芷省等6個省份,不同省份又以不同絲綢產品聞名,如茶膠省主要生產高品質的傳統紗籠,實居省生產水布,而柴楨省則以生產絲巾為主。
然而,由於本地蠶絲產量減少,導致業者不得不依賴外國入口的生絲,惟近年來生絲價格卻逐年上漲,令缺乏資本的業者沒有能力承擔上漲的原料成本,也無法向合作的絲坊供應原料和訂單,導致絲坊生產陷入停頓局面。
政府和聯合國組織曾努力嘗試復興本地養蠶業,但成果並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蠶兒高死亡率(高達50%),而那些存活下來的蠶兒體積非常小,只有鄰國越南的三分之一。
此外,目前柬埔寨桑樹面積只剩下約40公頃,沒有足夠桑葉喂養蠶兒。
金边传媒网
电话:+855-23-986198 地址:金边市莫尼旺大道53号金边大酒店大堂办公楼1室
网站首页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
编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