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4日电(汤雁 李桂林)“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给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8月12日上午,坐在库尔勒飞往成都的飞机上,来自凉山州会东县的12岁女孩何建兰、卢万秀又低声唱起了这首《感恩的心》。3天前,包括她俩在内的21名留守儿童,在四川省会东县留守儿童亲情团聚夏令营亲子活动上为他们的父母演唱了这首歌曲。
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对于这21名留守儿童来说,这个夏天一点也不孤单,他们从祖国的西南到西北,跨越3400公里,看到了祖国山河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与父母欢聚新疆库尔勒,度过一段愉快难忘的时光。
在全程跟踪报道过程中,记者见证了党委政府、社会、家庭之间的全部“感情”,记录下了最想表达的话语。
第一句话:谢谢你们
会东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端,东经103度,北纬26度;库尔勒市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经86度,北纬41度;库尔勒市距离会东县3400公里。
据统计,每年会东县至少有1万余人前往新疆务工,其中以库尔勒为中心的巴州地区最多。他们的工作以棉花、枸杞等种植业为主,务工地距离市区都较远。
杜申会从务工地库车县到库尔勒市孩子们住的酒店,有300多公里,要转三次车,她从早上七点出发,晚上六点才到市区。“我昨天就来了,想着在市里住一晚,第二天就可以过来看她了。”对女儿的思念,让她提前计划了自己的时间。
杜申会是陶家菊的母亲,来新疆已经十年了,和老公陶万宝一起在库车县摘棉花。杜申会每年春节都会回家陪伴孩子,但是她说,总觉得陪伴太少,亏欠孩子太多。
今年12岁的陶家菊咧开嘴笑着,不吵不闹,静静地听我们说话,偶尔露出腼腆的笑容。
“今天看到了天鹅河,还去了科技馆、民俗文化馆……”母女俩“躲”在房间里说着悄悄话,陶家菊躺在被褥里,开心的笑着。“觉得好玩不嘛?”“在科技馆看到小机器人跳舞,好好看哦。”
看到女儿开心的笑容,杜申会很高兴。“真的很感谢县委、政府,真的非常好,让孩子能来新疆开拓视野,我还能见一面,真的太好了。”这位精瘦的母亲,想不起过多感谢的话语,只是一个劲儿的说,“真的太感谢了,你们辛苦了。”
第二句话:我爱您
8月9日,气温:38度,库尔勒下午六点的太阳,火辣辣的挂在头顶,热得让人想“哭”。
在“‘疆’爱永驻,共促成长”的2019年会东县留守儿童亲情团聚夏令营亲子活动上,禄孝祥的身后,他今年8岁的女儿禄浩琪在活动现场,哭成了“泪人儿”。我相信,她不是热哭的。
禄浩琪手里拿着昨天晚上画好的全家福,本来想给爸爸展示,现在,她哭红了鼻子,说不出话来。
昨天晚上,她捂着自己的画,说没有上色,不让人看。现在,她的画五彩斑斓,满是希望。
看着眼前的女儿,不会表达爱意,不会说安慰话的父亲,只是一把抱住孩子,给她抹眼泪,“不哭,不哭……”
显示大屏上,禄浩琪说:爸爸妈妈,我想对您们说三句话,谢谢您,我爱您,您们辛苦啦。话语虽短,却道出了对父母最真挚的谢意。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们说,您们辛苦啦,我爱您!”
“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你们要保重身体,不要太累了,我会好好学习的。”
活动现场,21个孩子为父母说上简短却最真诚的话语,递上了全家福,父母偷偷抹泪,他们何尝不知,最好的陪伴就是在孩子身边。“我们并不是不想陪在孩子身边,只是为了他们更好的未来,我们需要挣钱,需要在外面奋斗。”
来自淌塘镇的余正伟说:我不怪他们,只是希望他们在外面能保重身体,不要生病。
看,留守儿童,拥有最“成熟”的心。
第三句话:民族团结一家亲
在罗布人村寨开往库尔勒市区的大巴上,工作组成员和大部分小朋友都沉沉睡着了。但是坐在前排座位的彝族小朋友肖红刚正在用彝语说着什么。
“不是这样说的,你发音不标准,要这样子说……”原来,这位“小老师”在教邻座的汉族小朋友任智元说彝语。
“他学得怎么样?”“有些不标准,但是可以。”
“你为啥要教他学彝语呀?”
“因为,我们是好朋友。”
在七天的朝夕相处中,来自乌东德的任智元与来自野租的肖洪刚,来自野租乡的安琼与来自嘎吉的陶家菊,来自拉马乡的杨静与来自野租的牟小琼……不管他们哪个年纪,来自哪个地方,渐渐成为了朋友。
博物馆、科技馆、民俗文化馆……不管走到哪儿,他们总是手牵手,相互帮助,共享饮水。
民族团结一家亲。会东县有汉、彝、傈僳等31个民族,在大家庭的融合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结下不一样的友谊,团结之花不断绽放。
记者手记:这个夏天,有笑、有泪……对孩子而言,家的温暖不仅仅只有吃饱穿暖,还有父母的笑脸和直达心灵的长久陪伴。夏令营活动,让留守儿童获得了更多的亲情眷顾,更多的社会关爱,同时也让外出务工的老乡感受到了家乡党委政府的真切关怀。
对这21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而言,是一辈子值得珍藏的回忆,对此次同行的19个工作组成员来说也是记忆最深刻的夏天。亲情团聚,是县委、县政府送出的最好暑期礼物。(完)